
2025.07.14
Jul.2025
14
大人學畫畫好處多!上班族的成人線上畫畫課推薦
2025-07-21
對於正在學畫的你來說,「水彩課」可能是一段充滿挑戰與驚喜的旅程。無論你是剛拿起畫筆的初學者,還是已經累積多年經驗的愛好者,是否也曾在水彩課的練習中出現以下這些困惑?
這些問題,其實都與調色邏輯與作畫順序密切相關。
宏觀藝術多年水彩課教學經驗,特別整理出三個學生最常遇到的瓶頸,並歸納出三個關鍵解法,不只幫你理清概念,更能讓你從下一張畫開始就看得見進步!
在我們與數百位學生的互動中,發現許多人在水彩課中陷入「看得懂但做不到」的窘境。以下是學員最常提出的三大問題,也許你也有類似經驗:
這是最普遍的問題之一。明明畫的是藍天綠地,結果卻變成灰灰濁濁的畫面,沒有亮度也沒有層次感。這通常是因為調色時不夠清楚主色調,或是混色方式錯誤。
水彩最忌諱「補來補去」,顏料一旦重疊過多就容易產生髒色,讓整幅畫失去光感與空氣感。
很多學生一開始就急著畫細節,導致打底不清楚、整體結構鬆散,畫到後面才想補光影、加顏色,但為時已晚。
水彩畫不是「照著照片上色」這麼簡單。如台灣水彩大師 - 謝明錩老師,在「甦醒水彩」系列線上課中提到,水彩更像是一場節奏與邏輯的協奏曲——顏料、水分、畫紙的濕度、下筆的時間點,都會影響最後畫面的呈現。
因此,若沒有一套正確的觀念與作畫順序,即便有再多練習,也容易陷入「畫越多越迷惘」的狀況。
接下來,我們將一步步揭開「乾淨水彩畫面」背後的三大秘訣,也是宏觀藝術水彩課中老師們反覆強調的教學核心。
圖為謝明錩老師「甦醒水彩」系列課程中的繡球花篇章示範作品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
調色時越混越多,最後整個色盤變成一團泥?
這是因為你沒有事先決定畫面的色調主軸。
色調方向,簡單來說就是畫面的「氣氛」或「氛圍感」。
一旦決定色調方向,就可以從這個核心出發,延伸出最多兩三個搭配色,讓畫面保持統一性。
很多人會問:「那綠色呢?不是風景一定有草地樹木嗎?」
答案是:綠色是中性色,可以偏冷也可以偏暖。
許多學生在水彩課中常犯的錯誤就是「一開始就畫細節」。
但其實,剛開始畫水彩的節奏應該是由大至小、由淡至深。
1. 打底鋪色(背景 / 主體光影)
2. 中層加色(增加對比、區分層次)
3. 最後細節(窗框、草地、光點等)
打底階段主要用「濕畫法」,大筆刷+淡顏色快速鋪滿整個畫面,建立畫面的光影方向與空間感。
水彩的魅力就在於「水」的流動性,而這種流動要靠你控制畫面的濕度。
在水彩課中,我們會強調一個核心觀念:
水彩不是越乾淨越好,而是要透過水分控制,利用在乾與濕之間達到「虛實交錯」。
當然,以上例子在不同情境下會有變化,我們也很鼓勵大家做不同的嘗試,摸清楚水彩的特性。
小范(范祐晟)老師的樹林及溪石線上水彩課中,也利用渲染法將遠處的景色朦朧,用重疊法的技巧讓前景能清楚,做出明確的空間感。
圖為小范老師溪石水彩線上課程示範過程
如果你想更系統性學習這三大水彩技巧,我們推薦你參加由宏觀藝術推出的專業水彩課:
在這門課,你將跟著資深水彩藝術家 蘇沛清老師 走訪紐西蘭與澳洲,用畫筆記錄自然、光影與情感。
1. 如何從實景中快速抓出主色調與氣氛
2. 水彩調色的邏輯與實用混色技法
3. 完整的作畫順序:從打底、分層、到細節處理
4. 面對不同天氣與光線變化的戶外寫生應變策略
5. 老師獨門的「用筆方式」、「點景技巧」以及「畫面構成」
這門水彩課,不只是學技巧,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旅行。
圖為「旅會時光-紐澳水彩之旅」系列課程,課堂示範作品
每一位學水彩的人,都是在和顏色、水分、時間做朋友。
你曾經試過以上的三個水彩技巧嗎?哪一個對你最有幫助?
或者你有自己的調色或作畫流程想與我們分享?
更多課程資訊請見:宏觀藝術線上平台